发布日期:2021.10.27
NEWS
新闻动态
+ 查看更多
“国产纳秒刀”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查看更多
“国产纳秒刀”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1-10-27 16:38
目前,基于国外微秒脉冲技术的进口设备价格超千万元,导致一次消融手术价格不菲。打破进口昂贵设备的垄断地位,降低肝癌消融手术设备的价格,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是联合团队多年攻关的初衷。
临床医生提出需求并参与设计;浙江大学包家立教授完成电磁环境的安全评估;北京科技大学宋玉军团队进行“纳秒刀+药”的联合治疗设计;工信部巫彤宁团队研发导航穿刺系统;杭州睿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笛生物)统筹设计改进和投产,2019年完成纳秒刀样机送检;2020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超声科医师蒋天安主任完成首台纳秒刀临床手术,2020年5月,树兰(杭州)医院超声科黄志良团队和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吐尔干艾力团队也开展纳秒刀临床试验,治疗肿瘤患者……“医疗器械的原创研发,既是一场马拉松,也是一场接力赛。”陈新华感慨道,前期做好技术沉淀,近两年方显步履铿锵。
梳理纳秒刀研发转化流程,不难看出,始终由临床引领。
“研发之初,我们就要求纳秒脉冲肿瘤消融系统适用于全身实体肿瘤的消融,尤其要适用于邻近血管、胆管、输尿管、神经等高危部位的实体肝癌肿瘤。”陈新华说,临床试验期间,也是按此要求筛选参与患者。
“去年5月,病灶位置邻近胆囊的冯大伯成了我院纳秒刀临床首位入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造影显示他原来的消融区和正常肝组织并无二致。” 郑大一院感染科任志刚教授说,临床发现,纳秒脉冲技术还能极大限度地保留肿瘤细胞的抗原组织,激活人体特异性免疫机制,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记者了解到,联合团队在进行纳秒刀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造成病人随访艰难的问题时有发生。即便如此,一年多来,团队已完成逾百例大血管旁肿瘤消融手术,证实了纳秒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潜心夯实底层技术 产品活力厚积薄发
2021年1月,由浙江省科技厅认证,浙江省脉冲电场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在睿笛生物挂牌。
“这是国内首个脉冲电场医学应用领域的专精特新研发平台,浙江省科技厅为促进纳秒脉冲医学领域的科技资源共享,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实现对该领域工作的强力赋能。”陈新华告诉记者。
“近十年积累换来的近百项原创发明专利,是纳秒脉冲技术的底气所在。”陈新华认为, 山寨国外产品的道路走不长。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做到“一窍通,百窍通”。
令人期待的是,基于前期关于纳秒脉冲技术的积累,睿笛生物已研发了心脏房颤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即将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启动临床合作。
此外,睿笛生物联合浙大一院超声科蒋天安团队、深圳先进研究院龚小竞团队研制的声光内镜引导的胰腺癌脉冲电场消融系统,也于去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支持。
“运用脉冲电场的前沿技术触类旁通,公司多个产品线内,有8台新设备已经下线,即将被派发到合作试验单位。”陈新华表示,实现纳秒脉冲关键核心技术从零到一的突破后,团队将依托省重点实验室,从底层机理机制助力国产微创消融医疗器械研发设计,致力成为我国国产脉冲电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临床医生提出需求并参与设计;浙江大学包家立教授完成电磁环境的安全评估;北京科技大学宋玉军团队进行“纳秒刀+药”的联合治疗设计;工信部巫彤宁团队研发导航穿刺系统;杭州睿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笛生物)统筹设计改进和投产,2019年完成纳秒刀样机送检;2020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超声科医师蒋天安主任完成首台纳秒刀临床手术,2020年5月,树兰(杭州)医院超声科黄志良团队和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吐尔干艾力团队也开展纳秒刀临床试验,治疗肿瘤患者……“医疗器械的原创研发,既是一场马拉松,也是一场接力赛。”陈新华感慨道,前期做好技术沉淀,近两年方显步履铿锵。
梳理纳秒刀研发转化流程,不难看出,始终由临床引领。
“研发之初,我们就要求纳秒脉冲肿瘤消融系统适用于全身实体肿瘤的消融,尤其要适用于邻近血管、胆管、输尿管、神经等高危部位的实体肝癌肿瘤。”陈新华说,临床试验期间,也是按此要求筛选参与患者。
“去年5月,病灶位置邻近胆囊的冯大伯成了我院纳秒刀临床首位入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造影显示他原来的消融区和正常肝组织并无二致。” 郑大一院感染科任志刚教授说,临床发现,纳秒脉冲技术还能极大限度地保留肿瘤细胞的抗原组织,激活人体特异性免疫机制,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记者了解到,联合团队在进行纳秒刀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造成病人随访艰难的问题时有发生。即便如此,一年多来,团队已完成逾百例大血管旁肿瘤消融手术,证实了纳秒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潜心夯实底层技术 产品活力厚积薄发
2021年1月,由浙江省科技厅认证,浙江省脉冲电场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在睿笛生物挂牌。
“这是国内首个脉冲电场医学应用领域的专精特新研发平台,浙江省科技厅为促进纳秒脉冲医学领域的科技资源共享,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平台实现对该领域工作的强力赋能。”陈新华告诉记者。
“近十年积累换来的近百项原创发明专利,是纳秒脉冲技术的底气所在。”陈新华认为, 山寨国外产品的道路走不长。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做到“一窍通,百窍通”。
令人期待的是,基于前期关于纳秒脉冲技术的积累,睿笛生物已研发了心脏房颤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即将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启动临床合作。
此外,睿笛生物联合浙大一院超声科蒋天安团队、深圳先进研究院龚小竞团队研制的声光内镜引导的胰腺癌脉冲电场消融系统,也于去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支持。
“运用脉冲电场的前沿技术触类旁通,公司多个产品线内,有8台新设备已经下线,即将被派发到合作试验单位。”陈新华表示,实现纳秒脉冲关键核心技术从零到一的突破后,团队将依托省重点实验室,从底层机理机制助力国产微创消融医疗器械研发设计,致力成为我国国产脉冲电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最新动态+ 查看更多
最新动态
+ 查看更多